樓主
TA的每日心情 | 奮斗 2017-9-4 14:21 |
---|
簽到天數(shù): 359 天 [LV.8]以壇為家I
|
本帖最后由 清風拂柳 于 2018-12-12 10:33 編輯
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;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。
上課了,老教授面帶微笑,走進教室,對同學們說:“我受一家機構委托,來做一項問卷調查,請同學們幫個忙?!?br />
一聽這話,教室里輕微的一陣議論:問卷?比上課有趣多了。問卷表發(fā)下來,同學們一看,只有兩道題。
1、他很愛她,她細長的瓜子臉,彎彎的娥眉,面色白皙,美麗動人。
可是有一天,她不幸遇上了車禍,痊愈后,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丑陋疤痕。你覺得,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?
A、他一定會
B、他一定不會
C、他可能會
2、她很愛他,他是商界的精英,儒雅沉穩(wěn),敢打敢拼。
忽然有一天,他破產了。你覺得,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?
A、她一定會
B、她一定不會
C、她可能會
一會兒,同學們就做好了。
問卷收上來,教授一統(tǒng)計,發(fā)現(xiàn):
第一題,10%的同學選A,10%的同學選B,80%的同學選C;第二題,30%的同學選了A,30%的同學選B,40%的同學選C。
“看來,美女毀容比男人破產,更讓人不能容忍啊。”教授笑了, “做這兩題時,潛意識里,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系?”
“是啊。”同學們答得很整齊, “可是,題目本身并沒有說他和她是戀人關系???”
01
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,說到:
“現(xiàn)在,我們來假設一下,如果,第一題中的‘他’是‘她’的父親,第二題中的‘她’是‘他’的母親。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,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?”
問卷再次發(fā)到同學們的手中,教室里忽然變得非常寧靜,一張張年輕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。
幾分鐘后,問卷收了上來,教授再一統(tǒng)計,兩道題,同學們都100%地選了A。
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:
“這個世界上,有一種愛,亙古綿長,無私無求;不因季節(jié)更替。不因名利浮沉,這就是父母的愛??!”
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。
龍應臺曾說過:
“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,而他用背影告訴你,不必追?!?br />
新年假期結束,整頓行囊再出發(fā)。
想家了給家里打個電話,過節(jié)了給父母發(fā)條短信,父母其實很容易滿足的,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,就能給父母帶來無限的感動。
02
在臺灣有一位夫人,早年喪偶,她在臺灣靠教書賺錢撫養(yǎng)兒子,將兒子撫養(yǎng)成人。
這個兒子小時候非常聽話,她把兒子教育成人之后,送他到美國來留學。
兒子畢業(yè)之后留在美國上班賺錢買房子,娶了一個妻子,生了一個孩子,建立了美滿的家庭。
這個老夫人一直一個人在臺灣,她打算退休之后到美國跟兒媳和兒子一家團圓,享受天倫之樂。
就在她自己要退休前的三個月,她趕緊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兒子,將這個愿望告訴兒子。
她自己一想到養(yǎng)兒防老,想到親戚朋友羨慕的眼光,喜從心來,于是她一面等兒子的回音,一面把臺灣的一些產業(yè)和事務都處理掉。
在她退休的前夕,她收到了兒子從美國寄來的一封回信,開啟信一看,里面還夾著一張3萬美元的支票。
她覺得非常奇怪,因為她的兒子從來不給她寄錢,她趕緊把信開啟,信上寫道:
媽媽,我們經(jīng)過討論的結果,決定還是不歡迎你來美國同住。
如果你認為你對我們有養(yǎng)育之恩,以市價計算,約為2萬多美金,現(xiàn)在我再加一點,寄上一張3萬美金的支票給你,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寫信來啰嗦了。
母親讀完這封信之后老淚縱橫,只覺得一生守寡,從此會老年凄涼,她痛不欲生。
03
后來她學佛了,學佛之后,她想通了,她把這3萬美金兌換成臺幣,做了一次環(huán)游世界的旅行。
于是她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兒子,信上寫道:
兒子,你要我別再寫信給你,那么這封信就當作是以前給你信的補充文字。
我收到了支票,用你這張支票做了一次世界旅行。
在旅行中,我突然覺得,我應該感謝你,感謝你讓我懂得看破、放下,讓我看到人間的親情、友情和愛情都是無根的浮萍,一切都在變化。
如果我今天看不破,還這么執(zhí)著、這么痛苦的話,可能一年半載,我就會去世,或者我會想不通自殺,地府豈不又多了一個冤死鬼。
兒子的絕情讓我看破了人間的緣聚緣散,一切都是無常,讓我學會了淡定從容。
我已經(jīng)沒有孩子了,心無罣礙,所以我才能無所住而生其心啊。
趙樸初說過:
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;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。生孩子是任務,養(yǎng)孩子是義務,靠孩子是錯誤。
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像故事中的這個兒子一樣沒有良心,但是做父母的,千萬不要抱著老了靠子女的想法過活。
說真的,養(yǎng)老真的只能靠自己。
孩子對你孝順,是福分;若孩子不夠孝順,我們也強求不來。最好的辦法是,提前做好靠自己養(yǎng)老的打算。
當我們老了,是依靠自己,還是依靠孩子,或者依靠保姆?
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,說到底,養(yǎng)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,靠自己硬朗的身體,靠自己內心的充盈。來源:網(wǎng)絡
|
|